凝血功能把握难?ACT是把双刃剑吗?

2024-06-28 17:05:01 留学爱问 来源:管理员

在紧张刺激的医疗剧中,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医生们对患者进行凝血检测,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。凝血功能的把握可谓是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面临的一大挑战。而激活全血凝固时间(ACT),作为凝血功能的重要监测指标,却是一把双刃剑,既有其独特优点,也存在一定的 limitations。今天,我们就来深入探讨凝血功能的那些事儿,并拨开ACT这个“迷雾”,让你对凝血功能的把握更加了如指掌。

凝血功能的重要性

凝血功能是人体止血的重要保障。当血管破损时,血液中的各种凝血因子会被激活,形成血栓,堵住破损的血管,防止过度出血。凝血功能的异常,无论是凝血功能亢进还是凝血功能低下,都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。监测和调控凝血功能对于临床治疗至关重要。

ACT的 Monitoring Role

ACT是凝血功能监测常用的指标之一,它反映了体内血液凝成血块所需要的时间。在体外循环(ECMO)、人工心肺机等需要抗凝治疗的情况下,ACT更是密切监测凝血功能的重要参数。

ACT的功能机制

ACT的原理很简单,它通过向血浆中加入激活凝血系统的物质,然后测量血液完全凝固所需的时间。一般来说,ACT越短,凝血速度越快;ACT越长,凝血速度越慢。

ACT的临床应用

ACT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:

1. 体外循环监测:在体外循环手术中,ACT是监测抗凝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,以确保患者既不会出现血栓栓塞,也不会出现全身性出血。

2. 人工心肺机监测:人工心肺机同样需要严密监测凝血功能,ACT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纠正凝血功能异常,保障手术安全。

3. 肝素治疗监测: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,ACT可以监测肝素的抗凝效果,避免患者出现出血或血栓等并发症。

ACT并不能完全反映凝血功能的全面情况。它只反应了凝血过程中一个阶段的血小板活化和纤维蛋白生成过程,不能反映纤溶系统和凝血因子的全部活性。在临床实践中,常需要结合其他凝血指标进行综合评估。

知道了ACT的原理和临床应用,我们再来看看ACT的优点和缺点:

ACT的优点

1. 操作简单,快速出结果

2. 灵敏度高,能及时反映凝血功能的变化

3. 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场景

ACT的缺点

1. 不能反映凝血功能的全部情况

2. 容易受到血小板计数、血浆蛋白浓度等因素的影响

ACT的优点和缺点决定了它在临床上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,也存在一定的 limitations。

ACT的监测范围

ACT的监测范围因临床场景而异。一般来说:

1. 体外循环:ACT维持在200-220秒

2. 人工心肺机:ACT必须大于等于480秒

3. 肝素治疗:ACT维持在160-200秒

ACT的临床意义

ACT与临床上的许多疾病都密切相关。例如:

1. ACT缩短:血栓栓塞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(DIC)

2. ACT延长:肝功能异常、维生素K缺乏、血小板减少症

凝血功能的把握是一个 complex 的课题。ACT作为凝血功能监测的重要指标,既有其独特的优势,也存在一定的 limitaciones。在临床实践中,医生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,综合评估凝血功能,选择合适的监测指标和治疗方案,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。

互动区

凝血功能和ACT的相关知识,你都了解了吗?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看法,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一医学领域。

声明:奥秘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或采编自互联网公开内容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金融财经相关知识。若因此导致您的权利被侵害,或有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aomi@qq.com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删帖处理,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。